晨光|新起点:异乡人如何靠着故乡菜在本地打拼?

本地餐饮业向来百花齐放、海纳百川,国人不出国门,就能吃到各国的道地美食。这都要归功于一群过江龙,他们勇于在他乡闯出一片天,更重要的是对食物的坚持,就算挑战重重也要将正宗味道保留下来。今天的《新起点》,跟随我们去认识这些泰国和斐济厨师,听听他们的奋斗故事。

 

新加坡的餐饮市场竞争激烈,开店要站稳脚步、不被淘汰并非易事。尽管如此,仍持续有海外厨师勇闯本地餐饮业,把异乡美味带给国人。《新起点》前几集,看了本地烹饪爱好者和厨师的奋斗故事,这一集带你来认识来狮城打拼的异乡人,如何靠着对故乡料理的热诚,成功开启了料理人生的新篇章。

泰式餐馆老板查雅 从家庭推车摊位到餐饮业

来自泰国的查雅,用充满家乡味的菜肴打动本地食客。去年12月,她在新达城开设了她的第二家餐馆,而这家店的开张并非依靠大资本,而是她凭借精湛的烹饪技艺和三名本地朋友的支持,逐步积累口碑和客户。

“每次我做饭,所有的朋友都说很好吃,这就是我喜欢做饭的原因。”

事实上,在新加坡打拼的过程中,她并没有一开始就计划开餐馆。23岁时,她来到新加坡从事娱乐行业,空闲时间便和朋友们分享泰式家乡菜。随着疫情爆发,她和朋友们决定通过外送开始小规模创业。

四人共同奋斗 餐馆从一家到两家

查雅和三位本地伙伴2024年初,在直落亚逸街开设了第一家餐馆。不到一年,他们便在新达城开设了第二家店。餐馆的名字“Fourgather”象征着这四个伙伴共同奋斗的旅程,其中,刘爱妲负责餐馆的设计和菜品摆盘,黄诗敏负责与供应商打交道,而陈荟芯则管理店面运营。

刘爱妲:“我们四个人从不争吵,每次遇到问题时,我们都会坐下来静下心来讨论,为了公司发展,放下个人感情。”

从种菜到煮菜 私厨李伟业带来斐济料理

与查雅的泰式餐馆不同,李伟业则是将斐济的农场食材与烹饪理念带入新加坡。他原本在新加坡从事设计和摄影工作,但父亲过世后他决定转行做厨师,并以斐济家乡的传统料理为核心,讲述跨文化的移民故事。

“在斐济,我们的食物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我的家族料理是华人、印度人以及斐济原住民饮食文化的融合。”

李伟业的餐饮事业始于五年前,他经营的私厨结合了“农场到餐桌”的理念。他在亨德申路附近的社区农场种植来自斐济的特色作物,如芋头叶和斐济辣椒。

李伟业的餐馆不仅提供斐济原汁原味的料理,还融入了新加坡食客的需求。他的招牌菜之一——椰汁咸鱼炖芋头叶,给食客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

目前,李伟业每周大约接受两到三个私厨订单,尽管需要自己一个人完成从种植到烹饪的整个过程,但他享受这个过程并期待更多人能够通过他的料理,了解斐济独特的文化故事。
 

相关标签
  • 泰国
  • 斐济
  • 餐饮业
  • 晨光第一线

    新闻、时事信息热辣送上,社会、生活专题天下网罗。早晨新闻资讯节目《晨光第一线》,每周一至周五,早上9点和你见面。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