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家中有年长者的家庭,更需要做好应对突发状况的准备。尽管大家都知道紧急救治的重要性,但要及时发现危险症状,并在突发情况发生时迅速做出反应,并不如想象中简单。
年长病患家属郑诗橞当初就因妈妈不肯叫救护车,耽误了送院时间,因而错过了黄金急救期。
她分享:“我弟弟发现她一边的嘴巴瘫下去,手也举不起来,站得不稳……可是我妈妈不肯去(医院),然后等我两个小时赶回家的时候,她当时已经是不能自己搀扶的状态。”
什么情况下应紧急送院?
黄廷方综合医院急诊部高级顾问医生王荣俊医生解释,脸部下垂、手臂无力和语言不清都属于中风症状,此外当年长者失去意识、精神混乱、呼吸困难或突然倒下,都应该马上拨打995求救。不过如果情况不紧急或是不确定需不需要去急症室,也可以拨打护士问诊热线6262 6262,护士会根据病患或其家属所形容的症状,给出就诊建议。护士问诊热线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11点提供服务。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健康可能会开始衰退,王医生说,大部分被送到急诊室并入院治疗的年长患者都有衰弱症(Frailty)。
要避免急诊和反复住院的情况发生,年长者及家属应该多关注一些早期症状。他说,如果年长者变得非常健忘、走路不稳、体重突然下降,或者听力、视力变差,就应尽快看家庭医生。此外,即使在家跌倒后感觉情况并不严重,也还是让医生进行检查最为理想。

家有年长者 如何为突发情况做准备?
针对家中有年长者的家庭,王医生也建议家属能提前做些准备,以防突发情况发生。

“可以准备好老人家的身份证号码、药单、药物敏感的资料和紧急联系人信息,放在钱包里;(家里)还可以准备血压测量机、温度计、血氧仪这些基本的急救用品。如果可以学会CPR(心肺复苏)是更好,紧急情况下他们就可以去帮忙。”

患者身体不适易暴躁?护士:沟通是关键
当自身或家属面对病魔的折磨时,我们不免会感到担心、急躁。若不能与医护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也可能造成不愉快的结果。
为了更好地保护医护人员,新加坡中央医院就推出便携式求助装置,让急诊部的医护人员在面对骚扰或暴力对待风险时,可立刻启动求助。
诗橞分享妈妈住院时的经历,因为护士的小失误造成妈妈手臂流血淤青,衣服也残留血迹,而妈妈还患有糖尿病,所以伤口需要更长时间愈合。不过,她当下选择先与护士沟通,处理好眼前的情况,事后才向医院反馈。
“因为我妈妈是个糖尿病长期病患,我跟她进出医院几次,所以我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性质相当了解……后来我也有等妈妈出院之后给了医院一个反馈。”
对此,仁慈医院护士长洪慧芬也认同,反馈对医护人员很重要,同时建议医护人员要和病人家属保持良好沟通。
“医患纠纷经常发生,其实核心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家属跟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有一些误解……大家坐下来先洽谈,然后取得共识后,就会减少这些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