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之间的生活习惯难免相互影响,其中噪音污染、二手烟和杂物囤积都是困扰居民的常见问题。
让希望活下去义工组织创办人潘迎芬说自己见过最疯狂的案例是囤积者家中养了许多猫,在衣柜、洗衣机,甚至冰箱都藏着猫。而且家里遍布动物和人类的粪便,猫吃剩的鱼骨也没有清理,家里满是苍蝇和跳蚤,卫生状况非常可怕。
8视界社媒平台投票 八成人支持立法管制
《狮城热话》在 8 视界新闻 YouTube 频道发起投票,结果显示,面对在家里抽烟或是囤积问题时,800 多名投票者中,约四成愿意主动与邻居沟通,而近六成选择保持沉默。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超过八成的受访者支持通过立法来管制邻居在家里吸烟或囤积的问题。
正气律师事务所创始人萧锦耀律师认为,立法并不能完全杜绝二手烟问题,反而可能加大公共管理的难度。一方面是因为举证困难,另一方面如果大家一直举报,警方也会疲于奔命。
邻里纠纷困扰 提告需取证
他指出如果邻居在家里的抽烟的行为真的严重影响到自家的生活和健康,居民可以考虑依据现有的《邻里纠纷解决法》提出诉讼。
不过萧律师也提醒,要采取法律行动,前提是必须搜集相关证据。如果居民在家里闻到烟味,却无法辨别烟味从哪里来,可能也很难举证提告。
他解释道:“一般来说,依据《邻里纠纷解决法》,当事人需先尝试调解,如果调解无效,才能向仲裁庭提出诉讼。而仲裁庭有权作出裁决,限制对方继续相关行为。”
面对二手烟问题,潘迎芬选择调整自己的心态。她说自己在浇花时经常遇到邻居在吸烟,自己又很讨厌二手烟味,最后为了避免纠纷,她选择在浇花时佩戴口罩。
她表示:“鼻子是我的。没人逼着我闻。所以虽然邻居抽烟让人很不舒服,但毕竟那是他的家。换个角度想,他可能也是为了不影响家人才选择到阳台抽烟。”
至于邻里囤积问题,潘迎芬和萧律师都认为,面对影响自身的情况,沟通仍是最好的办法。
潘迎芬表示:“这是双方的利益问题,我会以关怀的角度出发,先了解对方的情况。如果能帮助他解决问题,那么大家的困扰也能迎刃而解。”
萧律师表示自己也曾面对邻居囤积问题,导致老鼠四处乱窜,甚至跑进他家。为了避免走法律途径影响邻里关系,他尝试上门与对方沟通,但对方却始终不愿回应。
面对这样情况,他决定换个角度解决问题:“后来我想,不如领养一只猫。猫也很勤奋,不仅抓老鼠,还能解决蟑螂、壁虎等问题,一并处理了。”
萧律师说一旦诉诸法律,邻里关系可能会破裂。“如果可以沟通,我一定会先尝试沟通,毕竟走司法程序,可能会让双方彻底撕破脸。”
其实为防范囤积问题带来的潜在风险,政府于今年 1 月宣布成立“家居整理行动联盟”,联合公共与私人机构,以更全面且可持续的方式应对囤积问题。
潘迎芬指“家居整理行动联盟”汇聚各方资源与专长:“有些人的专长是辅导,有些人擅长法律,通过这样的团队合作,义工可以根据个别情况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同时,这样的方式也能让囤积者感受到尊重,而不会觉得自己被嘲笑或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