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计划未来五年再投入10亿元,进一步加强地铁系统的管理,扩大技术的采用。本地的地铁网络也将继续扩大,陆路交通管理局打算分两个阶段落实西海岸延长线,同时也在研究多两条地铁线的可行性,暂定为实里达线和登加线。
同时维护新旧系统 如何确保地铁的可靠性?
随着我国地铁设施临近使用寿命,政府也将在下来五年投入10亿元,加强监察设施的能力,以采取针对性的维修以及更换系统和部件的工作,同时协助业内员工提升技能。
交通部长徐芳达说:“一方面要更好地帮助我们的业者和员工能够善用科技,把一些感应器放在地铁的不同系统上,能更好地检测、预测和预防。另外一方面是增加员工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技能。”
不过,在推进提升全岛地铁系统的同时,我们也面对一些技术难点。国大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副教授王锦彬博士解释说,我国不同部分的地铁系统,分别都处于不同阶段的建设,有些已经有几十年,而未来又要建设新地铁线,如果想要统一成一个大数据系统,再用人工智能测试和预防,就需要更仔细地根据不同系统的工程细节,做推演和评估。
公共交通上禁止携带电动代步工具?
电动个人代步工具(PMDs)起火事件过去三年有所增加,当局认为在人员密集、空间狭窄的公共交通工具里,一旦电动个人代步工具引发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徐芳达部长表示,希望确保安全的活跃通勤。在伦敦、台湾、北京等城市,其实都有相关禁令。当局理解相关限制可能会影响到部分人群,因此会展开公共咨询,希望了解并帮助解决相关人士的顾虑。
国大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副教授王锦彬博士分析,电动个人代步工具主要分为电池和充电两种。他建议确保电池的种类和规范,避免发生意外。
“充电这个部分,可能不要在家里充电。因为如果着火的话,你的邻居就无缘无故受到影响了。所以可能要找一个地方,或者是一个共同的充电站,设计很好的充电站,来做充电的服务。”
罚款能否遏止巴士和地铁上的扰人行为?
”狮城热话“在8视界的YouTube平台上发起投票,询问是否需要通过罚款来惩罚公共交通上的扰人行为,500多个投票的人当中,有九成的人认为“要罚款”。还有网友打趣说:“不要动不动就罚款,新加坡生活费高钱难赚,罚他们扫街、洗公共厕所就行了。”
70多岁的蔡楚卿常年使用公共交通,她也赞成需要罚款。不过她认为除了大声说话,让她“心里不高兴”的行为就是年轻人不主动让座。她希望年轻人能更加主动,尊重乐龄人士。
徐芳达部长说最重要的还是公民教育,罚款无法根本性地解决问题,主要针对极少数的、没有公德心的害群之马。
安行街道帮助保障行人安全
此外,政府宣布在现有的10个安行街道地点之外,再增加15个新的安行街道地点,同时加重在这些地点违规驾驶的处罚。安行街道通过拓宽人行道、限速等措施,让行人在过马路时更加安全。年长的蔡楚卿很欢迎这样的措施,因为对所有年长者都有益处。
针对是否有必要扩展到全岛范围,王锦彬博士说,新加坡人口越发老化,越来越多的市镇都需要这样的“安行模式”。
“新的住宅区,我们也可以趁这个机会把他们的构思融入在里面。” 部长补充道,当局不仅在组屋区邻里指定了安行街道地点,也会在私人住宅区进行这样的措施。他表示马路安全人人有责,希望驾车人士多多配合,确保行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