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峇峇利儿童烹饪学校火灾事件,出事的烹饪学校有违规操作的情况。蓝国庆律师表示,屋主、学校、老师甚至也许父母都需要负起一些责任。
“屋主把这栋楼租出去的时候,有没有确保租户照着市区重建局的规定运作。第二,商家本身,就是开课的业者本身,有没有得到相应的民防部队的消防安全的批准,隔板这一块屋主也要考虑说,我有没有察觉到。最后父母这一块,当你把孩子交给增益中心的时候,有没有去很好地核实过学校的安全资质。如果孩子很小的话,父母也可能要负一点点的责任。”
根据民防部队调查,失火的烹饪学校违反消防安全规定,包括在店屋内搭建隔板。同时,市区重建局表示,失火的是一栋带阁楼的三层店屋建筑,只有第一层被批准作为儿童增益中心用途。
免责协议能让机构完全免责吗?
有些增益课程会要求家长签署免责协议,但蓝律师说一旦发生事故,法院会根据情况来判断,并不是说签了免责协议之后业者就不需要负责。
“从法律角度来看,我们有个不公平条例法,基本上很清楚列明,要是说要免责是基于肢体伤害还是死亡这一块,你签了什么免责协议都无效。你犯规就是犯规,你疏忽就是疏忽,照样还是会被告。当然我们会看到很多商家说,你签了这个协议,我不赔。你上到法院,法院会告诉你说,这份协议是无效,是不受认可的。”
蓝律师表示曾接手过类似案件,案件涉及一家道馆,道馆使用成人的防护用具,结果小孩的手被踢断了,道馆还是被告。因为道馆开设针对小孩的课程,就必须有对应的设备、人手和安全措施,因此签了免责协议也还是需要负起责任。
有七个孩子的家长郑国雄,因为是自己在家教育孩子,而不是送孩子去学校,他认为自己既是老师又是校长,因此从孩子小时候就会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
郑国雄分享说自己会带孩子们去消防局开放日,了解火的危险,也会特意教导小孩如何应对火灾,包括用湿手帕掩住口鼻,不要慌乱之下盲目地跑动,而是要判断情况再决定逃跑的方向。
虐童事件 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要保护儿童的安全和福利,整个社会都需要付出努力。近期引起广泛讨论的其他儿童安全案件,包括四岁的江雨惠被生母和其男友虐待致死案。
关怀机构家庭及社会服务组副总监曹书铭说,孩子面对的暴力有多种形态,有时候身体的瘀伤并不容易察觉到,需要观察孩子的行为是否出现改变。
“比较重要的是要及时发现,这也是为什么家庭服务中心或是暴力防治中心和学校的配合非常重要。如果是尽早发现的话,可以告诉家长,其实你需要一点帮助。我们也可以及时介入,提升整个家庭的应对能力。“
国立幼儿培育教育学院高级课程专员黄雪云就表示,其实在教导幼教老师的课程中,有专门的课程教老师怎样识别和处理疑似虐童的案件。即便有时观察不到明显伤痕,也可以通过孩子的反常的行为表现来判断。例如孩子容易害怕,或者变得唯唯诺诺等,也有受到心理虐待、性虐待等的可能。
不过社会服务机构有时候也会面对父母的拒绝,曹书铭表示社工需要获得家长的信任。
“如果家长第一次第二次拒绝的话,我觉得信任度很重要,如果家长比较相信学校,我们会跟学校多方的配合。就是不要放弃,如果有一天家长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其实他会说的。”
不过如果有必要的话,社工其实也可以强制要求看到小孩。
“如果是我们的个案的话,现在法律其实赋予社工一定的权力。家庭服务中心或是暴力防治中心有些权力,可以在高风险的情况之下直接用这个法令要去看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