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城有约 | 译言译语:新加坡街道的华文译名

新加坡街道名字包含各族语言,体现本地多元文化的同时,也给街名的翻译带来挑战。有的华文翻译一目了然,有的却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名字同样来自马里安曼兴都庙的两条路,Pagoda Street意译为宝塔街,Temple Street则是音译的登婆街。

国家文物局文史研究员吴庆辉透露,早期的时候,宝塔街其实也音译成巴鹅拉街,70年代成立华文街名标准化委员会后,才改为宝塔街。

“我估计当时还有一些人力上的问题,就是翻译官英语的能力或华语的能力,而且我们不要忘记那时还是讲文言文的时代,清朝的年代,还没有讲华语也还没有白话文。自然而然用音译的方式最直接。”

为了规范街道译名,建国以后,政府在1968年成立华文街名标准化委员会,除了统一街道通名的译法,一些辨识度较高或者和地标方位有关的街名,也从原来的音译改为意译名称。

吴庆辉举例说:“比如说跟桥梁有关的,桥南路旧称是哨美芝路,哨是口哨的哨,美芝是桥的意思,那么桥北路就怒美芝路,怒是生气,发怒的怒,所以现在改成桥南路桥北路,就很好记。”

不过由于英文是官方行政语言,加上当时更改道路译名牵涉许多法律文件、包括地契与注册地址等证件的更动,更多老街仍然保留旧有的音译名称,例如里峇峇利路。

不过里峇峇利路的华文译名,为什么特别要用“峇”这个字呢?

文史研究员龙矜频博士认为:“英文叫 River Valley,那个v字,然后中文我们叫里峇峇利,可是你看峇跟那个ver完全没有对照。中文我们声母只有21个,所以我们没有这个ver字, 没有这个ver字的话就,早期的福建人他们就用自己的闽南话来注音。如果用方言的话,里峇峇利,它就有那个峇,那个峇就出来。”

文史研究者观察到,早期不少街道的音译名称就是根据方言的发音来标注的。

龙矜频博士:“因为早期的移民,一般上是来自中国南方,一般要么就是做生意,要么就是来这边打工,如果是打工的,一般他们很多是文盲,所以更不要说说中文。他们当时来自他们的家乡的话,如果来自厦门、来自福建那边,他们一般上讲的是闽南话或者是福建话,所以他们会用自己比较熟悉的语言来注音。”

近几十年来,一些新道路的命名反映发展规划和未来愿景,为保留原意,它们的译名采用意译的方式。

吴庆辉:“打个比方说站 Fusionopolis 这个地方,它的华文名叫做启汇,汇,融汇汇集的意思,所以有那种把各种科技创业想法、创新的一些概念汇集在一起,也包括人才汇集在一起的一个想象跟期望。”

新加坡街道译名,或因历史原因,或因务实原则,也许不是所有的翻译都能尽如人意,不过街道译名的演变,不但反映了历史和社会的变迁,也承载了不同世代国人的集体记忆。

相关标签
  • 狮城有约
  • Hello Singapore
  • 翻译
  • 登婆街
  • 里峇峇利路
  • translation
  • Temple Street
  • River Valley Road
  • kreta ayer
  • 你可能会感兴趣 You may also like

    狮城有约

    提供每日新闻,讨论时事热点、轻松分享生活资讯。全新节目《狮城有约》,每逢星期一至五,傍晚 6.30-7.30pm,和你有约!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