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以来,我国已经发射了30多颗人造卫星。不同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专注空间科学,我国积极发展航天技术,凭借扎实的工程基础和良好的研发生态,在国际竞争中崭露头角。
新加坡航天科技与产业办公室副执行董事唐子邦说,航天技术有实际应用和经济效益,有利于巩固我国在全球技术上和创新中心的地位。
目前我国最新研发的是一款主要在太空超低轨道运行的卫星,由南洋理工大学的卫星研究中心展开,配备特制太空照相机,精确度更高,预计在2025年完成。除了捕捉更清晰画面,运用在气候观测等方面。超低轨运行的卫星在完成使命后,也能够更快重返大气层销毁,有助于实现对太空的可持续利用。
不过由于超低轨的特殊空间环境限制,科研人员需要攻克不少技术上的难题。南大卫星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林炜森举例说,在距离250公里或者300公里的轨道运行存在阻力,因此需要持续发射推进器,在操作方面有一定困难。
专注于深耕超低轨道卫星技术,我国已稳步走在世界前沿。新加坡也不受限于地理面积,秉持地球村的理念,同其他国家加强合作,发挥更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