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一个月前,中国和俄罗斯共同强调,两国友好没有止境,合作没有禁区。然而,就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及国际社会谴责莫斯科之际,中国在保持与俄国密切关系的同时,似乎在避免因与莫斯科的联系所影响。
《法新社》报道,中俄两国曾是冷战时期的劲敌,但是近十年来,在对抗美国势力的共同愿望下,两国的关系比任何时候都要密切。
长期以来,中国在与邻国的边界争端中一直要求尊重领土完整,但在乌克兰问题上,尝试避免在修辞上令俄罗斯感到不满。
中国拒绝谴责俄罗斯的行为,在记者会上中国政府发言人也抗议记者把发生在乌克兰的袭击称为“入侵”。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则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避免局势恶化,但也强调,俄罗斯的合理安全关切应当得到重视和解决。
报道指出,未能妥善处理这个情况,北京就有可能被贴上普京推动者的标签,可能会疏远西方贸易伙伴,并危及中国近年来与俄罗斯和乌克兰建立的脆弱平衡关系。
海牙战略研究中心专家吉亚斯(Richard Ghiasy)认为,俄罗斯是一个拥有核武器、资源丰富的巨大邻国,中国不会冒险地激怒它。
他补充,在中国的盘算中,安全利益几乎总是压倒经济利益,中方不会从根本上转往更倾向乌克兰的立场。
乌克兰掀逃难潮 中国却未撤侨
目前,乌克兰境内有6000名中国公民。尽管多个国家敦促各自的公民离开乌克兰,但中国没有采取同样的行动,而是促请他们 “保持冷静”并留在家中。
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也一度敦促旅居当地的中国人,在他们的汽车上展示五星红旗,作为自我保护措施,后来因面对乌克兰人的敌对行为而立刻撤回这番话。
《法新社》引述印度智库塔克夏拉研究所的中国研究人员Manoj Kewalramani指出,如果有中国人在乌克兰伤亡,中国政府的亲俄中立性将更难维持。
中国尝试调解 研究员:实挺俄罗斯
眼看俄乌冲突加剧,中国如今尝试扮演调解人角色。上个星期,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电话敦促俄罗斯总统普京,通过谈判形成一个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来解决危机。
不过,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院院长曾锐生告诉《法新社》,无论中国如何调解,都会避免使用其影响力来改变普京。
“中国是外在中立,但实际上,仍然站在俄罗斯这边。”
他说,如果外界收紧对俄罗斯的制裁行动,抑或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失败,当地可能出现起义运动,将普京赶下台。届时,莫斯科可能出现一个亲西方的政府。
因此,曾锐生不认为习近平希望看到乌克兰局势进一步升级。
“不过,他会希望看到普京能够得到他想要的东西,而不对中国以及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造成过多的附带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