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京各中小学将在今年9月开始,把人工智能课程和教学方法引入中小学课程,以培养年轻人才,促进该领域的发展。
新传媒英文新闻网CNA报道,北京市教委于上周五(7日)发布《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鼓励各区和中小学校探索建设具有地域特色和学校特点的人工智能教育拓展课程,把人工智能教育纳入课后服务、社团活动、研学实践等。
同时,学校也将和人工智能领域的龙头企业、大学、新研究机构和行业协会合作,共同开发人工智能课程。
据报道,中国将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融入教学方法,并通过人工智能学习研究和教学助手推动个性化学习。
在这项计划中,学校每年必须提供至少八小时的人工智能教育,可以独立开设课程,也可以将其整合到现有的课程中,如信息技术和科学课。
报道指出,在小学阶段,课程将主要侧重于“启发学生的人工智能思维”。随着学生升入中学阶段,将引入实践课程,重点加强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和创新方法。
无论如何,随着深度伪造的威胁日益增加,以及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日益增多,引发了关于儿童使用人工智能的争论。
中国立法者警告,当局需要加强监管,以确保技术和工具不被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