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呼吸|黄和栋】书书念念,书书念念

台湾诚品书店受疫情影响,不再执着于以往大型书店与商城概念。

图: Facebook/诚品书店

不怕你来白看我的书,反正我另有方法让你消费。

3C产品爆炸的年代,看书买书恐怕还比买Gucci提Hermes更奢华。全世界书店都面临转型,跟得上时代脚步的继续战战兢兢,被历史洪流卷走的不计其数,再怎么坚持也无法不向现实低头。

穿拖鞋也能去的书店

拥有32年历史的台湾诚品书店,早已成为当地地标,也是阅读爱好者的朝圣地。曾在2015年获CNN评选为“全球最酷书店”之一的诚品台北敦南分店,却在去年租约到期后永久关闭。经营了22年、为人津津乐道的24小时营业模式,由诚品信义店接棒延续。

除了台湾的36家分店,诚品在中国、香港、日本等地也有开店。过去一年疫情打击不小,海内外关闭了十家店面。所幸诚品没因此气馁,反而下定决心与时并进,结合实体与网络管道,不再执着于以往大型书店与商城概念,转攻截然相反、能深入台湾各地乡镇的社区小店,打造穿拖鞋也能去的安全温暖空间。诚品计划三年内开设100家这样的亲民小店,让书房和厨房得以延伸,成功与否,还看明朝。

在危机中求生存

台湾另一家近年备受瞩目并大受欢迎的是茑屋书店,38年前于日本创办,如今拥有1200家分店,五年前进驻台湾,至今也开了六间,还计划未来五年凑满50整数。茑屋书店做过的民调显示,台湾阅读风气不错,但买气低靡,这正是所有书店面临的最大问题,毕竟整家店摆满的书籍卖不出去,那要靠什么维持?
 

日本茑屋书店入驻台湾,有其独特的运营理念。

图: Facebook/茑屋书店

书店卖不出书,跟杂货店卖不出杂货一样,似乎除了关门大吉就没什么后路可走。茑屋却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反其道而行,营造舒适阅读空间,打开大门让顾客进来免费看书,再通过贩售餐饮与其他物品赚钱。换句话说,不怕你来白看我的书,反正我另有方法让你消费。

这种化危机为转机的例子,在本地书店业并非前所未见。多年前漫画蓬勃之时,最早是五毛一块地租借漫画,在店外所设的桌椅上当场看,进而出现过漫画café,但时移势易后已完全被淘汰。

要如同茑屋那样也不是不行,但看出玄机的话,就知道关键在于台湾是“有”阅读风气的,本地要是经营相同模式,买东西吃东西确实不难吸引人进门,但结果也可能就是买东西吃东西而已。看书?等下再说。
 

台湾茑屋书店母亲节活动。

图: Facebook/茑屋书店

本地出版市场

多年前我出版个人第一本书时,曾与大众书局主管会面,商谈发行事宜,对方说的话言犹在耳:我们(大众书局)最好卖的是教材和食谱。言下之意,当时要出版的杂文集对他们来说没看头。或许是给足前公司和前老板面子,对方倒还愿意发行,但要独家,第一波只拿300本试水温。

我当时心想,印了2000本,你既要独家分销,却只肯拿300本,那剩余的1700本我是要晾在哪里?当年可还没有电商这回事哦。还好前老板也有共识,放弃了这不平等交易。(感恩最终书还是经由其他管道顺利出版了。)

几年后,不安分再次想出书,询问过本地著名写词人小寒,建议是:不鼓励,除非能和教育部配合,在学校推广为课外读本,保证销售量,或有海外贩售管道,否则就要有心理准备血本无归。

跨界合作另类商机

如今大众书局是文具、玩具、影音产品、3C产品各种杂物摆设品都有,早已不是单纯的“书”局。即使是书,也以教科书、工具书、心灵鸡汤类为主,文艺作品乏人问津,这可叹的局面是文化趋势问题,当然也不排除网络对纸本的影响。

其实不少非餐饮行近年纷纷另辟蹊径,尤其美食天堂居民一直就把吃吃喝喝当作主要消闲,开拓餐饮副业其实很合理。像MUJI就在店内开了咖啡馆,连NTUC的大型分店都开始内设堂食部门。搞不好真的可以是大众书局和纪伊国屋这些硕果仅存、面积够大的本地书店的另类商机,也说不定。

请点击《城市呼吸》系列报道,阅读更多文章。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相关标签
  • 城市呼吸
  • 台湾
  • 诚品书店
  • 城市呼吸
  • 热门 Popular

    Advertisement

    你可能会感兴趣 You may also like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