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呼吸》:台湾电影里的女性映像

位于台北内湖,现在已经歇业的五角船板餐厅毁誉参半,外形就是两个女人。

图: 司徒毕

可能是出于对传统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的条件反射,也可能受到西方女性复仇电影的启发,当时,开始兴起了一些相当重口味的女性复仇片,而其中扮演这些复仇女性的佼佼者……

有人说,要了解一座城市的文化,可以通过她的电影。而台湾电影就是电影历史上的一座丰碑。今天,就来看看早期台湾电影里的女性形象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阿里山的姑娘有多“水”

相信大家都听过《高山青》这首歌曲,一句“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唱到街知巷闻,几乎是早期大家耳朵听到生茧的金曲之一。但是,很少人知道这首歌,原来是台湾电影《阿里山风云》(1949年)的主题曲;更没有人想到,这部台湾电影其实是香港著名阳刚功夫电影大导张彻的作品,而《高山青》的歌词,也是出自他的手笔。

这么典型的女性形象的塑造,竟然来自这么阳刚的导演之手,还真是吊诡。这首歌的热度,夸张到好长一段时间,大家去台湾都想见一见阿里山姑娘到底有多“水”,这大概是上一代人对于台湾女性最刻板的印象,没有之一。
 

一首《高山青》塑造了台湾女性柔情似水、貌美如花的形象。

图: 司徒毕

琼瑶式女角纠结的爱情

除了“美如水”的台湾姑娘,让台湾女性温柔婉约形象更深入骨髓的,大概就是琼瑶电影里的女主角形象了。最著名的,莫过于七八十年代双秦(秦汉、秦祥林)双林(林青霞、林凤娇)的言情电影。

老掉牙的对白、永远纠缠不清的感情线,以致后来的电视剧《还珠格格》的肉麻,都只能算是小儿科。《彩云飞》、《一帘幽梦》、《在水一方》等等,一听戏名就已经看到剪不断理还乱的各种纠结。

不过,也必需说,当年双林的颜值放到今天,那股不食人间烟火的清丽脱俗,还真不是千人一面的网红脸可比的。就只是那种越爱越痛,越痛越爱的自虐式痛并快乐着的爱情观,还真是祸害了无数亚洲女生。 
 

厕所的标志牌本身就隐隐透露着地位上的不平等。

图: 司徒毕

八十年代女性复仇

相对于琼瑶小说里那些多愁善感、伤春悲秋的女性典型,台湾电影里的女性角色在八十年代初有了重大改变。

那时候,出现了另一种极端的女性形象。可能是出于对传统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的条件反射,也可能受到西方女性复仇电影的启发,当时,开始兴起了一些相当重口味的女性复仇片,而其中扮演这些复仇女性的佼佼者,就是当时非常有名的双陆一杨——陆小芬、陆一婵和杨惠姗。

这三位女星和传统中长裙飘飘的飘曳形象完全背道而驰,打扮紧身性感,虽然被各种渣男欺负、折磨、蹂躏,表现出来的却是完全不妥协的姿态。很难想像吗?近代美国电影鬼才——Quentin Taratino著名的《Kill Bill》里,Uma Thurman的凶狠造型与形象,大概就是对这类电影女主角最深刻的“致敬”。 
 

路边槟榔摊里槟榔西施的形象极具台湾特色。

图: 司徒毕

请点击《城市呼吸》系列报道,阅读更多文章。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相关标签
  • 台湾
  • 城市呼吸
  • 电影
  • 城市呼吸
  • 热门 Popular

    广告

    你可能会感兴趣 You may also like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