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呼吸|刘晓义】公厕——公共空间中的私密空间在中国

中国公共厕所給人的印象是没有私密性。(图:刘晓义)

即便是北京,你也还可以在一些胡同的旧公厕中,重新体验什么是“看与被看”。

中国的公共厕所,在海外游客的印象中,最可怕的也许不是其卫生条件,而是其没有门,甚至没有隔断的特征。这甚至成为一些人不把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到公厕去“开会”

我们都知道,上厕所是非常私密的时刻。但是在80年代以前,绝大多数的中国公厕蹲位之间是没有隔挡的,甚至时至今日,中国仍有不少非常“开放”的公厕,一进门就能看见任何人在做任何事。
 

北京胡同里的公共厕所。(图:刘晓义)

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北京胡同里的公共厕所。早上的老北京人曾经一见面就会问:“干嘛去?”“开会!”这是因为人多蹲位少,人们不得不排队等候,等的时候聊聊“国家大事”,蹲下来扭个头还能接着继续聊,所以把上厕所戏称为“开会”。

这种文化显然不能被外国人所接受。更甚,这已经成为了中国公共卫生,以及如何尊重私密性的一个大问题。
第四个敏感的T

中国的公共卫生意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早在1932年,上海《东方杂志》就策划了一次征求“新年的梦想”活动,向各界人士发出征稿。其中,暨南大学教授周谷城的梦想最为特别:“我梦想中的未来中国首要之条件便是:人人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

如今将近100年过去了,中国的公共厕所问题似乎成为了Taiwan, Tibet, Tiananmen(台湾、西藏、天安门)之外的“第四个敏感的T”(Toilet)。中国公共厕所的脏乱差,甚至曾经招致WTO(World Toilet Organisation,世界厕所组织)的批评。

2015年开启厕所革命

终于,在2015年,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启动了“厕所革命”,希望能提升中国环境卫生状况,尤其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中国政府甚至推出新的公厕卫生标准,要求每个公厕里的苍蝇数量不得超过两只。2019年中国两会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对媒体说,中央财政计划拨款70亿元推动全国三万个村庄改造厕所,共覆盖1000万左右的农户。

2015年中国启动了“厕所革命”。(图:刘晓义)

如今,在中国的大城市里,在一些繁华地带,例如机场、购物中心、体育馆等等,你可以看到的公共厕所都已经十分现代化。它们不仅干净、卫生,而且在空间结构上大大加强了“私密性”,俨然和发达国家无异。但是,在一些小城市和农村地区,你仍可以看到“全景观”式的厕所。即便是北京,你也还可以在一些胡同的旧公厕中,重新体验什么是“看与被看”。

中国的很多公共厕所已经十分现代化。(图:刘晓义)

公共厕所是在公共空间中创造私密空间。(图:刘晓义)

公共厕所是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的重叠。一方面,公共厕所是在公共空间中创造私密空间;另一方面,私密性又不可能僭越公共性,公民在充分满足个人需求,使用这个私密空间时,仍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去维护其作为公共空间的特性。这个两难困境,对于一个极速发展、人口众多、内部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的确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

请点击《城市呼吸》系列报道,阅读更多文章。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相关标签
  • 城市呼吸
  • 中国
  • 公厕
  • 热门 Popular

    Advertisement

    你可能会感兴趣 You may also like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