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呼吸|彭菲菲】上得了供桌,也下得了茶桌的新年点心——麻粩

麻粩是闽南人拜天公的重要供品之一。(图:彭菲菲)

在过年期间食用,有祈求长寿健康的涵义,不只酬神祭祖,拿麻粩来孝敬长辈时,也很有祝寿的氛围。

时间飞逝,又到了华人迎春节的时刻。除了除夕围炉的菜肴会让人想得食指大动之外,各式糖果糕点瓜果也令人垂涎。许多曾经是逢年过节供桌上拜祀神明的供品,随着现代社会的忙碌与变迁,顺势成了约定俗成的佳节小点心,既能讨个吉祥,又能满足口欲。 

上世纪国共内战之后,虽有来自中国各省的军民迁至台湾,但是闽南的习俗还是主流,尤其体现在台湾的拜拜文化中。正月初九天公生更是重中之重的祭拜日子,因为“天公”即玉皇大帝,是万物创造者,因此,民间祭拜“天公生”的时候也务必慎重。

而“麻粩”(闽南音读 muâ-láu)在拜天公的供品里属于重要甜品,其中一个原因是它的制造过程繁复,所以单价不似一般点心或是零食,只有节庆时才能享用。

工序繁琐  吃甜甜祈长寿

麻粩的作工繁琐,先用糯米与芋头制作成粿干,取适当大小形状再下锅油炸。粿干下锅经层层不同油温试炼,炸好后里头已交缠成蓬松的雪白细丝,外层再轻裹闪亮麦芽糖膏。这道工序多用手工实施,如同传说中的铁砂掌般以手翻炒,因为这层薄薄的甜蜜可说是这个小点心的灵魂,最后再将它滚上芝麻就成为传统的麻粩,滚上米香则成 为米粩。麻粩吸引人之处,在于它的口感,一口咬下去,外层酥脆,中间是细细一层的香甜麦芽糖 ,而里面则是膨松的米团。

闽南俗话说:吃麻粩可以吃到老老老,因为“粩”是“老”的象征,发音也相近,听起来颇为吉利;而麻粩的外型长得富富泰泰的,看起来也非常有福气,在过年期间食用,有祈求长寿健康的涵义,不只酬神祭祖,拿麻粩来孝敬长辈时,也很有祝寿的氛围。

裹上各种不同口味外衣的麻粩,也是年节期间受欢迎的零食点心。(图:彭菲菲)

新口味新色彩

虽然食品制造工业化早已普遍,但是商家对于想要祭祀神明的点心,完全不敢马虎。从原料芝麻、麦芽到粉团,都不能偷工减料。而年货大街上兜售的麻粩外层,甜蜜麦芽糖上包裹的已不限芝麻与米香了,南瓜子、杏仁片、花生粉、 紫米、椰子、草莓、芋头、海苔,甚至抹茶粉,创意无限,丰富了整个麻粩家族的口味。

麻粩,一个原是为了在每年大年初九对天公展现虔诚敬意的甜品,随着時代展现新姿,有了新口味与新色彩,甜了天公的嘴,也得了凡人的心。

请点击《城市呼吸》系列报道,阅读更多文章。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相关标签
  • 麻粩
  • 城市呼吸
  • 热门 Popular

    头条新闻

    Advertisement

    你可能会感兴趣 You may also like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