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呼吸|黄素怀】潮汕最大厝德安里 建了20年有700多个房间

中国潮汕地区洪阳镇德安里的大门牌坊。(图:黄素怀)

本以为来洪阳镇只是看小城民间文化,没想到这里有着整个潮汕地区规模最大、历史最久和保存最完整的府邸式建筑群——德安里。

周末小旅行,深入中国潮汕地区,广东的“十八线”小城——洪阳镇。它是普宁的老县城。怀旧的街道,传统的店铺,热闹的摊贩,都充满了小镇风情。在最繁华的中山路上,望不到头的骑楼建筑如同画卷。沿街都是售卖灯笼、杂货、锅碗瓢盆的老铺,以及很多保留着百年老味的地道小吃。猪肠胀糯米、粿汁、肠粉等潮汕小吃在这里都保持着最原始的做法,传承着最早的烟火气。
 

中国潮汕地区洪阳镇中山路上的骑楼建筑。(图:黄素怀)

清朝大官宅邸自成一个村落

本以为来洪阳镇只是看小城民间文化,没想到这里有着整个潮汕地区规模最大、历史最久和保存最完整的府邸式建筑群——德安里。德安里是出生于普宁的清朝大官,广东水师提督方耀在家乡建造的宅邸。这个大宅子从清同治十年(1871年)建设到光绪十六年(1890年),花费了将近二十年,聘用能工巧匠精雕细琢,修建了三万多平米的民居式建筑,七百多个房间,加上院子有六万多平米,是真正的豪宅,自成一个村落。

德安里的设计让我感觉这里既像一个大家族,也似一个小社区,甚至一个小城镇。它既有居住区,也有官厅、祠堂、佛堂、书斋、餐厅、库房等等不同职能的场所。可见方家兄弟真是家业显赫。这里的墙壁和屋檐上,都有着非常精美的雕花和刻石。门上的图案虽然陈旧也非常精致,可以看得出潮汕人建造住宅时对美的追求。
 

古宅大门上的门神画像。(图:黄素怀)

德安里虽大,但是每一幢宅子都可以反映出潮汕式房屋的特色,比如“四点金”、“下山虎“和“竹竿厝”式的布局。最前面一排貌似“四点金”,就是在一个方形建筑里四个房间各占四角,中间一排进门依次为前厅,天井和大厅。后面的大厅通常为家族的公厅,旁边就是长辈的卧室。这样的房屋宽敞,显现了潮汕人对沉稳庄重的追求。
 

露天的天井区域摆放着各种植物。里面的大厅一般是家族的公厅。(图:黄素怀)

老屋经历的时代变迁

清朝大官方耀修建的这座大厝,在三百多年间,经历了很多变迁。体现了很中国多古建筑的境遇。今天当我们走进这里时,它已经被当地政府规划为一个旅游景点。有景点地图、游客中心,一部分区域被租给售卖古玩的商家,一部分是博物馆,还有一些区域没有开放,由公家单位借用。不知道是小镇的偏远还是五一过后的冷清,游人寥寥无几,周末的古玩摊子在猛烈的阳光下有点无所适从。博物馆内的展出很潦草,未被悉心规划,而且午间不开放。

旅游业兴起之前,德安里曾被作为粮站、大队办公地点和普宁第一中学使用。五十年代,中国土改运动,方家后代被公审,德安里被没收。之后底层的农名代替了原本的地主,入住到这一片宅子里来。

直到现在,德安里内还有一些当地住户,他们的生活方式未必富裕阔气,但也享受着岁月静好。毕竟游客不多,也不打扰住户。
 

老宅子里住户的功夫茶具让建筑更有生活气息。(图:黄素怀)

有人的建筑才能活化

德安里外的洪阳镇,有很多新建的楼房,宽敞的马路。那些古老的庙宇和祠堂与逐渐现代的城镇共生着。潮汕许多古迹得以保存,并非强烈的保育意识,而是至今这些老建筑仍作为一种宗教场所,举办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是潮汕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山路上老人正在用红墨在油皮纸灯笼上写字。(图:黄素怀)

传统的想法、观念和生活习惯,使得潮汕地区对很多无论物质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完好。除了老厝的雕梁画栋,我觉得街头巷尾的生活画卷更为鲜活。有人,建筑才会活化,希望民居与博物馆共存的模式,能长久的为德安里带来更多的繁荣。

请点击《城市呼吸》系列报道,阅读更多文章。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相关标签
  • 城市呼吸
  • 潮汕
  • 热门 Popular

    Advertisement

    你可能会感兴趣 You may also like

    Advertisement